A/O生物脫氮工藝設計指南!
2022-03-13 來自: 山東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3717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6.6.18條規定:當僅需脫氮時,宜采用缺氧/好氧法(ANO工藝)。
生物反應池的容積,按本規范第6.6.11條所列公式計算時,反應池中缺氧區(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宜為0.5~3h。
生物反應池的容積,采用硝化、反硝化動力學計算時,按下列規定計算。
(1)缺氧區(池)容積,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公式6.6.18-1
Q——設計流量,m3/d;
0.12——微生物中氮的質量分數,由表示微生物細胞中個組分質量比的分子式C5H7NO2計算得出;
X——缺氧池(區)內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gMLSS/L;
Nk——缺氧池(區)進水總凱氏氮濃度,mg/L;
Kde——缺氧池(區)反硝化脫氮速率,kgNO3-N/(kgMLSS?d).其值宜根據試驗資料確定。無試驗資料時,20℃的Kde值可取0.03~0.06kgNO3-N/(kgMLSS?d)。Kde與混合液回流比、進水水質、溫度和污泥中反硝化菌的比例等因素有關。混合液回流量大,帶入缺氧池的溶解氧多,Kde取低值;進水有機物濃度高且較易生物降解時,Kde取高值。Kde按公式6.6.18-2修正。
公式6.6.18-2
Kde(t)——T℃時的脫氮速率,T為設計溫度,℃;
Kde(20)——20℃時的脫氮速率;
△Xv——微生物的凈增量,即排出系統的微生物量,kgMLVSS/d,可按公式6.6.18-3計算:
公式6.6.18-3
y——MLSS中MLVSS所占比例。
對于這一條規定,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在公式6.6.18-1中,計算缺氧池容積用總凱氏氮而不是進水總氮減出水總氮?這主要是原污水中硝態氮的含量很低,幾乎不可測,所以在數值上進水總凱氏氮基本等于總氮,因此在計算時就用進水總凱氏氮減去出水總氮。
02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6.6.18條規定:當僅需脫氮時,宜采用缺氧/好氧法(ANO工藝)。
生物反應池的容積,按本規范第6.6.11條所列公式計算時,反應池中缺氧區(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宜為0.5~3h。
生物反應池的容積,采用硝化、反硝化動力學計算時,按下列規定計算。
(2)好氧區(池)容積,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公式6.6.18-4
公式6.6.18-5,表示好氧池(區)的設計污泥齡
公式6.6.18-6,表示硝化細菌的比生長速率,單位為d-1。
Na——好氧區(區)中氨氮濃度,mg/L;
Kn——硝化作用中氮的半速率常數,mg/L,一般取1.0mg/L;
T——設計溫度,℃;
0.47——15℃時硝化細菌大比生長速率,d-1;
Q——設計流量,m3/d;
So——生物反應池進水BOD5濃度,mg/L;
Se——生物反應池出水BOD5濃度,mg/L;
X——好氧池(區)內混合液懸浮固體平均濃度,gMLSS/L;
Yt——污泥產率系數(kgMLSS/kgBOD5),宜根據試驗確定,無試驗資料時,應考慮原污水中總懸浮物固體量對污泥凈產率系數的影響。由于原污水總懸浮固體中的一部分沉積到污泥中,系統產生的污泥量將大于由有機物降解產生的污泥量,在不設初沉池的處理工藝中這種現象更明顯。因此系統有初沉池時取Yt=0.3,無初沉池時取Yt=0.6~1.0。
對于這一條規定,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公式6.6.18-5中,為什么會取一個安全系數F?因為比生長速率是根據純種培養試驗所確定的,為了在環境不利于硝化菌生長時系統仍有硝化菌存在,故引入了一個安全系數F,根據實踐經驗,城鎮污水可生化性好時,F可取值1.5~3.0。
03
混合液回流量計算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6.6.18條規定:當僅需脫氮時,宜采用缺氧/好氧法(ANO工藝)。
生物反應池的容積,按本規范第6.6.11條所列公式計算時,反應池中缺氧區(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宜為0.5~3h。
生物反應池的容積,采用硝化、反硝化動力學計算時,按下列規定計算。
(3)混合液回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公式6.6.18-7
04
由總回流比求總氮去除率
在生物脫氮工藝中,有3個回流比的概念:
污泥回流比,指回流到生物反應池的污泥量與進入生物反應池的污水量之比,用R表示;
混合液回流比,指的是反硝化時將好氧區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混合液回流量與進水量的比值,用Ri表示;
總回流比,及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的總和,用r表示。
那對于脫氮工藝的總氮去除率與總回流比的推導關系如何?記住這個重要公式即可:r=總氮去除率/(1-總氮去除率)或者總氮去除率=r/(r+1)。
技術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