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調試及運營中污泥沉降比(SV)的經驗總結
2020-04-25 來自: 山東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1193
SV也稱污泥沉降比,是污泥沉降性能好壞的體現。一般在曝氣階段使用100ml量筒(規范為1000ml量筒,視現場工具決定;無量筒時可用礦泉水瓶代替)取污泥混合液,后靜置沉降。觀察的***內容為:污泥沉降速率、污泥顏色、氣味、絮體大小以及上清液的清晰與否。
操作過程展示
***觀察內容介紹
1、污泥的顏色和氣味,以黃褐色和土腥味為良好;
2、絮體形成的快慢和大小,以形成速度快,絮體形態大為好;
3、沉降比(SV的觀察)先觀察5min內的沉降比,以完成沉降過程的80%左右為好,后續SV30生活污水參考范圍為15%~30%,但鑒于污泥濃度過高時會影響SV30,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測量活性污泥濃度(MLSS),便于計算污泥容積指數(SVI),可通過SVI判斷活性污泥狀況,一般SVI值在70~200。
有資料表明,SVI小于50時,說明活性污泥可能出現污泥解體及老化。此時應該排泥,調整池體在合適的污泥濃度,可通過污泥負荷計算出合適的污泥濃度(利用進水BOD與污泥負荷推出合適的污泥濃度)。
4、 泥水界面的清晰度,以清晰為好。
污泥沉降比幾種異常情況
1、污泥沉降比高,泥水界面清晰,上清液澄清
發生此種情況一般是由于污泥沉降性能差,但是活性又較好,一般由絲狀菌過多引起,此種情況下可能是污泥膨脹。但由于污泥濃度過高時也會影響到SV,所以當沉降比過高時并不要急著判斷是否發生污泥膨脹,首先檢測一下活性污泥濃度(MLSS),根據MLSS及SV,計算出SVI值,當SVI值大于200時,生物鏡檢中發現有大量的絲狀菌存在,就可以確認發生污泥膨脹現象。
一旦發生污泥膨脹現象要有條理的解決:
原因:天氣(黃梅天或夏天),溶解氧偏低、溶解氧充沛但營養不足、負荷過低等;
對策:根據分析得到的原因和現場允許的可行措施來抑制污泥膨脹,一般采用以下辦法治本。
1) 加強曝氣,使水中溶解氧在2~4mg/l,
2) 根據水質分析,按照C:N:P=100:5:1計算,適當投加氮化合物,如磷含量不足應投加磷類化合物(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
3) 投加生化工藝自生的厭氧污泥,調整運行方案(DO可控制稍高)
如以上辦法均無明顯效果,可更換污泥,重新啟動生化系統。
2、污泥沉降比高,泥水界面基本清晰,上清液輕度渾濁
此類現象一般由于廢水的溶解性有機物較高,同時又缺乏足夠的氮源和磷源,導致污泥的負荷較高,營養比失調。微生物雖將大量有機物吸入體內,但由于缺乏營養物質,無法在體內進行正常的分解代謝,此時微生物會向體外分泌過量的多聚糖類物質,此物質往往含有大量親水性的羥基使污泥結合水的能力加強,而沉降性能變差,發生此類現象應及時根據水質化驗情況分析,有針對性的補充營養源。
3、污泥沉降比很低,無明顯界面,上清液很渾濁
這種情況一般是污泥混合液中有大量污泥解絮,沉降后大量解絮污泥碎片仍然漂浮在上清液中所致,當污泥發生嚴重老化和嚴重中毒時會發生這種現象。可根據沉降比與活性污泥混合液濃度計算出SVI值判斷,一般SVI值小于50就可以判斷污泥有老化趨勢,結合SVI值與污泥負荷,可確定污泥是否老化。污泥嚴重老化一般是由于曝氣量過大,水中溶解氧過高,營養不足,負荷過低,此時應調節曝氣量和曝氣強度,并適當投加營養物。
4、污泥沉降比正常,泥水界面清晰,上清液輕度發黃且渾濁
污泥沉降比正常指的是生活污水SV30在15%~30%之間。現象為泥水界面清晰,上清液輕度發黃且渾濁。可根據SV5(5分鐘內的沉降比)觀察沉降速率以及上清液是否發黃(SV5在此種情況下一般為40%~60%),該種情況下根據進水及罐內污泥濃度判斷是否為營養不足,計算污泥負荷(F/M)幫助判斷。
由于進水碳源不足以支持污泥生長,此時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大排泥,將泥量控制在合適的濃度,保證活性污泥正常生長。還可根據鏡檢及溶解氧含量判斷,鏡檢發現大量指示溶解氧不足、負荷低的指示性微生物時可檢測是否為污泥濃度過高,溶解氧相對于正常情況較低時也可注意是否為污泥濃度過高。當活性污泥濃度控制在合適的濃度時,該種現象便會消失。
技術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