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住進水“攻”得下出水 污水處理廠提質關鍵在哪
2020-05-30 來自: 山東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1062
隨著碧水保衛戰迎來攻堅節點,2020年城鎮污水處理在提質增效方面已摩拳擦掌,而原始“***”不可或缺。
但對于污水處理廠而言,一個亟待破局的難題至今仍制衡著“治污”與“致污”的角色切換,即進水水質帶來的超標問題。很多時候,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問題不僅是內部污染治理的問題,還得考慮上游進水、管網、水量等問題。針對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等不同的污染來源,在處理工藝的選擇上也會差別對待。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問題實質是如何通過發揮市場作用來實現公共服務目標。污水廠出水水質超標,一方面由于污水廠運營管理不善導致,但有時確因進水水質超標所引起。誠如管網的收集范圍、收集區域居民的生活習慣和企業的生產規律、管網整修和重新規劃等都會影響進入污水廠的水質水量,進而造成運行中出水指標的波動。
尤其在污水處理PPP項目中,社會資本方(項目公司)通常難以控制進水水質風險——特別是單獨的污水處理廠項目。污水處理廠進水水量超負荷直接導致沉淀、生化等工段水力停留時間縮短,污水處理效率下降。以A2/O系統為例,進水pH值過高、過低,均會影響微生物正常生長;COD濃度過高導致碳氮比失衡,氨氮濃度過高會抑制硝化菌,均會影響脫氮效率。
進水水量水質,也就成了判斷城鎮污水處理工藝成效及避免水質超標的關鍵。在污水廠建設之初,會先行對污水廠的處理規模、進水水質、出水水質等參數進行設計。但部分污水處理廠初期設計能力不足,工藝落后,與治污任務嚴重不匹配。如某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按照醫藥行業污水特征設計,建成后卻接納了制藥、食品、造紙、化工等眾多行業廢水,出水總氮等指標長期超標。
疊加資金缺乏,一方面讓部分因初期設計能力不足、工藝落后的污水處理廠較難進行提標改造;另一方面提標改造的設計和建設周期較長,超標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因進水長期超標使污水處理廠需采取增加藥劑使用量、更改運營方案、改善處理工藝等措施的,相應成本也將隨之降大幅提升。但部分污水處理廠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工業園區廢水處理成本差異并沒有進行***考量,導致收入并不能覆蓋成本。
但“不管企業與業主有什么糾紛,項目是不是由它自己來運營,一旦出現問題,肯定還是要由企業來承擔責任。”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曾對此表示,“污水處理廠出水達標排放是水污染防治法的明確規定,污水處理廠只要接納了污水,就要按照法律的規定達標排放。”
為更好保障城鎮污水處理廠良性運行,2020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程寒飛就曾建議,應出臺詳細的考核細則使得法律、政策執行更清晰。健全污水處理廠進水高峰預警及調度機制,及時化解水量超負荷風險。而在進水超標時,污水處理廠應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一般為住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匯報,并采取必要的應急處理手段。
此外污水處理廠在證明自身是正常運行、正確操作的前提下,可設計一整套指標參數,包括進水COD、BOD等指標。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污水處理廠實施技術升級改造,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確保出水達標。只有嚴格標準、加強管理,才能推動建設運營往更高、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
技術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