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行業之水環境治理篇
2020-04-01 來自: 山東環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1878
■ 政策口徑升級:點源指標切換為面源治理政策。自“水十條”發布以后,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進入了政策密集發布期,政策口徑也從點污染源治理向面源治理轉變。目前“十三五”規劃與“水十條”中所規定的各項2020年治理指標已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間水環境治理投資規模約為7344億元,“十四五”期間或進一步加碼至萬億規模。
■ 區域機會切換:城市空間飽和,農村市場接棒。當前我國水環境治理的短板集中在農村污水處理與北方地區的流域治理。截至2017年底,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到約82%,而同年農村污水處理率僅為30%;從流域角度看,當前受污染影響較重的江河流域主要集中在東北及華北地區,而湖泊水庫污染則相對較為分散,其中的主要代表為太湖、巢湖、滇池、白洋淀等。
■ 業務***轉型:工程業務收縮,運營與PPP補位。隨著城市產能需求的逐漸飽和,單體污水處理類項目與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項目主戰場將從城市切換至農村,城市原有的新建工程市場也將切換至升級改造、運營維護監管等市場內容,產業鏈中游或將受益;流域綜合治理類工程通常以PPP等“帶資入場”的模式開展,中小型企業難以承受;而為了對沖單一政府付費模式所帶來的非系統性風險,工程央企也積極展開了綜合業務模式的探索。
■ 市場參與者變化:民企成長放緩,央企來勢洶洶。傳統水環境治理企業近年來總營收、凈利潤增速均呈下降趨勢,雖然流動性出現回暖趨勢,但全行業杠桿率仍在逐年上升,至2019年第三季度已達到65.40%。相比之下,近年來大舉“入侵”水環境治理行業市場的中電建等8家工程央企的營收、凈利潤均有穩步增長,流動性常年穩定,且杠桿率整體呈下降趨勢,綜合考慮其財務指標以及政府關系等因素,選擇該類央企作為銀行介入水環境治理市場的錨點優勢明顯。
■ 風險提示:從市場化進程角度來看,受到近期地方政府平臺大量收購低效水處理生產資料的影響,各地水司改制的進程不及預期,使低效率運營特征仍然蔓延在污水處理項目中。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自2019年底至今,我國遭受新冠疫情肆虐,大范圍的停工停產導致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進一步收緊,而以政府付費模式為主的流域治理類PPP項目回款風險也因此增大。
1.政策口徑升級:點源指標切換為面源治理政策
早期中國對污水處理的重視程度遠高于西方***,得益于此,我國歷史上鮮有遭受歐洲的大規模瘟疫肆虐;新中國成立后,受限于整體經濟條件,我國污水處理工程開始落后于西方發達***水平,為此我國曾經廣泛倡導居民“飲用熟水”。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的短板早已不復存在,但較為粗放式的工業發展也為新時期的水環境治理工作埋下了新的隱患,流域生態問題日趨嚴重,適應新時期的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政策出臺刻不容緩。
自2015年起,我國水環境治理行業進入了政策密集發布期,其中“水十條”的發布為行業里程碑式政策,自此我國的水環境治理從政策層面進入了面源治理、綜合治理的新時期。
1.1近五年進入政策密集期,“水十條”指標已基本完成
為實現水環境的標本兼治,自2015年以來,我國先后出臺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投資技術指南》《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修改決定)等十余部政策法規(完整內容見附錄1)。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招商銀行研究院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又稱“水十條”,是我國水環境治理政策建設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水環境治理開始從過去的污水治理、截污管網等末端治理模式,延伸至源頭控制、過程阻斷以及末端治理全過程協同的新模式,涉及污水治理、流域修復、城市排污管網建設、以及景觀建設等眾多行業領域。
“水十條”提出到2020年:
1)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
2)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3%,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
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
4)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于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
5)農村污水處理率提高至30%
到2030年:
1)全國七大***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
2)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3)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截至目前,“水十條”中所規定的***階段2020年各項指標已基本完成,接下來的治理***或將大力集中在流域綜合治理、農村污水處理以及城市黑臭水體剩余量排查消除等領域。
1.2“十三五”投資規模7344億元,“十四五”或升級加碼
“十三五”規劃中針對污水處理相關的投資額共7344億元,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共投資5644億元,占比77%;用于黑臭水體治理控源截污設計的設施建設共投資1700億元,占比23%。
其中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部分的投資中占比***兩項分別是新建配套污水管網投資與新增污水處理設施,兩項合計占比“十三五”規劃中污水相關部分投資近一半規模,可見在“十三五”期間,水環境治理市場的主要需求仍在于新建產能及管網配套。
“十三五”規劃期間,城市的污水處理產能及配套管網建設已告一段落。雖然我國目前城市污水處理率已實現較高水平,但整體水環境質量問題仍然突出:農村人居生活環境較差、黑臭水體問題復發、大面積流域生態遭到破壞等現象屢見不鮮。接下來的治理***或將集中于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及綜合整治、以及全國幾大流域的綜合治理工作。
根據“十三五”規劃中針對水環境治理領域的投資規模,同時結合新時期的農村水環境治理與幾大流域生態治理的工程總量與復雜程度綜合分析,我們判斷“十四五”規劃中針對水環境治理的投資規模或進一步升級加碼至萬億規模。
2.區域機會切換:城市空間飽和,農村市場接棒
從污水處理角度來看,截至2017年底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已達到約82%,而同年農村污水處理率僅為30%,污水處理行業在城鄉之間的發展差異較大。未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增長點或將集中于農村地區。
從流域治理角度來看, 2019年全國194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I-III類)斷面比例為74.9%,同比上升了3.9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比例為3.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分區域來看,當前受污染影響較重的江河流域主要集中在東北及華北地區,而受污染影響較重的湖泊水庫則相對較為分散,其中的主要代表為太湖、巢湖、滇池、白洋淀等。
技術裝備